本网讯:为丰富我校师生业余生活,培育师生文化鉴赏能力,推进中华文化深入校园,传播古代文学精粹,12月21日下午两点三十分,应广州华商学院邀请,暨南大学史小军教授于我校励志楼B305以“四大奇书”的文化透视为题,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。
史小军教授
本场讲座主要包括“四大奇书”与“四大名著”的名称由来、“四大奇书”的文本传播、四大奇书的主旨及其文化内涵、四大奇书的女性观和四大奇书的死亡观等五个版块。史小军教授用习近平总书记说的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”开场,讲述“四大奇书”的由来,并与”四大名著“巧妙联系,以促进现场同学更好的理解,让奇书与名著都深入人心。
“四大奇书”的文本传播与传播五要素息息相关。早期的传播方式有传抄、租赁、刊刻、平点序跋、戏曲说唱五种;当代的传播方式有出版、影视化、域外传播、文献资料中心四种。史小军教授在讲授每一个传播方式时都生动地应用了相关典故诗集,使原本稍显枯燥地知识变得生动起来。
接着,史小军教授结合传播学知识讲授“四大奇书”的主旨及其文化内涵。他首先用“议程设置功能”理论分析各版本对《金瓶梅》的删减和限购;再用沉默的螺旋分析大众对《金瓶梅》的错误认知,并结合自身曾经经历过的一次错误传播阐述了“第三人效果”理论。
最后,史教授通过整合“四大奇书”中女性角色的数量、角色分量和作者描绘手法来讲述四大奇书的女性观。其中《金瓶梅》中的女性数量最多,作者也开始把笔墨集中在女性的欲望,女性的欲望,女性的地方等方面,这也正是《金瓶梅》和《红楼梦》的不同之处。
同学提问环节
现场学生就本场讲座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,并踊跃发表见解,史小军教授一一耐心解答,并夸奖同学们的见解十分独到。《金瓶梅》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。它着笔于封建王朝,却不拘泥于时代,它大胆打破先例,从市井人物切入以揭露明代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。“四大奇书”源源而来的文化底蕴并非几个小时就可以领悟透彻,其背后蕴藏的价值值得所有同学去学习与探讨。
现场大合照
嘉宾简介:史小军,文学博士,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,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。曾任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,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,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,中国明代文学学会(筹)理事,中国《金瓶梅》研究会(筹)副会长。
学生记者:田舟
摄影:邵靖妍
排版发布:温丹平
指导老师:邵泽宇